'); })();

工业遗产引资本布局 资金资质难题待解

 随着我国工业化持续推进深入,作为工业活动的遗留物,工业遗产正被赋予全新使命。通过工业旅游,……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30 15:55:20
机械网】讯

  随着我国工业化持续推进深入,作为工业活动的遗留物,工业遗产正被赋予全新使命。

  通过工业旅游,曾经作为生产车间的老旧厂房正在变成一个个创意园区,不过在开发与保护并存的当下,工业遗产资金与资质两大待解难题,依然成为这一行业缓慢发展的掣肘因素。
 
  转型迫在眉睫

  从旅游开发到产业园区,工业遗产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想象力助力城市建设的转折与更新。当腾腾“白烟”开始消散,“隆隆”汽笛声渐远,来到佳木斯的旅客223们便知道这辆穿越桦南乡野丛林间的蒸汽小火车到达了终点。这是桦南林业局利用森林铁路开发的旅游项目,一条长为13.14公里的森林铁路旅游观光线路。

  桦南森林铁路始建于1952年,建设初期承担着我国林业木材生产运输工作而横纵于完达山麓,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和木材全面停伐,森林铁路和小火车逐步停运。为重现森工文化,桦南林业局利用历史遗存的6台28吨蒸汽机车和较为完整的森林铁路运输,通过蒸汽小火车旅游项目让工业遗存重新“活”了起来。“自2018年10月蒸汽火车旅游开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桦南森工旅游公司经理于连伟介绍。


蒸汽小火车行驶至终点


  蒸汽小火车只是桦南“龙江森工桦南森林铁路”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姚轶峰表示,“工业遗产的内涵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工业生产活动遗留的物质遗产也包含工艺技术流程、工业生产组织与制度、工人生产生活等其他一系列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

  来自《下塔吉尔宪章》的定义认为,完整的工业遗产应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除了工业旅游,曾经作为生产车间的老旧厂房也正在变成创意园区,位于辽宁的大连冰山慧谷正是在大连冷冻机厂原址上升级改造而来,大连冷冻机厂始建于1930年,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冰山集团搬迁后,对占地18万平方米的老厂区做了重新规划,对原有房屋进行改造。冰山慧谷是冰山整体搬迁后,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而特别成立的智慧创新产业园。”大连冰山慧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徐委说。

  在园区中,老旧生产设备专门放置在特定位置,放置垃圾桶也被设计成机械模样,“工业风”是园区创意的核心。在园区目前已经投资三亿,入驻北京洛客、新华网、华润、富士、东京盛世利等160家知名企业。
 
  开发保护并存

  从想象到现实,需要落地的手段。作为文化遗产,如何开发与保护是问题的关键。在冰山慧谷园区,管理团队通过给予入住企业优惠政策和开通便利条件,建设适宜办工环境的基础设施来提高园区竞争力。

  “我们园区会给入驻企业租金上的优惠,并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如篮球场、创意办工区等,同时政府在税收上也有入驻企业有一定的优惠。”徐委说,“园区还在铸造工厂一跨厂房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完善辅房配套使用设施,用于举办了发布会、企业培训会。”


冰山慧谷园区一角


  工业遗存代表着工业活动发生的历史,现在历史正在被开发出面向未来的创意空间。类似冰山慧谷,中国利用工业遗存中符合建筑标准的老旧工业厂房建设产业聚集园区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上海8号桥创意园区与西安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

  这些工业遗产大多处在真正经历后工业化的城市核心区,制造产业在外迁的过程中留下的生产空间成为城市转型的新空间。而桦南小火车又是工业遗产开放的另一种模式,利用别具特色的工业工程打造旅游亮点品牌,除此之外,具有娱乐、展览、休闲功能的空间也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常见模式,如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M50创意园。

  “后工业社会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应该建立在以用促保的基础上,再开发的过程中须秉持遗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等原则。”曾在英读博专门从事大遗产语境中工业遗存发展现状研究的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曹福然表示,“工业遗产问题在英德等率先经历去工业化、逆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话语变迁,这既符合ICOMOS对世界遗产发展趋势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同时也与当前我国遗产话语体系的新趋势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曹福然表示,自20世纪中后期“工业考古学”的建构与发展伊始,对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在英国成为普遍性存在。然而在资本的涌入下,一些工业建筑与遗产出现了过度改造的倾向,如世界遗产利物浦海事商城。而比较成功的范例则当属位于英国什罗普郡的铁桥峡谷,其依托铁桥峡谷信托基金(IGMT)所下辖的十座工业遗产博物馆与相应关联产业已成为世界工业遗产语境的话语高地,并每年为铁桥峡谷地区带来超过2000万英镑的经济收益;同时“峡谷一带废旧的工厂、作坊等通过修复生态环境,打造工业文化周边产品,已形成一个以‘工业精神’为内核的旅游参观区。” 1986年,铁桥峡谷成功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从英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来看,工业遗产再利用需在追求商业利润与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强调并突出对遗产本身的保护和尊重,并坚持以提供新奇工业文化体验为主要逻辑线。”曹福然说,“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某一个孤立的项目或区块,而不是从工业历史、工艺流程、工业机器、工人生活、工业社会等一系列要素中挖掘工业遗产价值,就很难在社会发展和话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依凭怀旧情怀和工业记忆为工业文化的传播的发展产生较为切实的推动力和促进作用。”
 
  资金资质待解

  想象“丰满”,现实总是有些“骨感”。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外界的投资机构比较少,我们使用的企业自有资金,如今园区已经投资三个亿,想要更好的建设园区的同时保护工业遗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徐委表示。

  工业遗产保护性修缮和改造再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英国,遗产保护工作会有专项基金支持,也有一部分来自社区群众的捐款。”曹福然表示。英国的遗产彩票基金为工业遗产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并制定工业遗产保护目录。同时英国还设立国家英国还设立国家信托,作为英国最 大的遗产保护慈善组织,拥有约340万会员,是投资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基金组织。

  事实上,不同于国外,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起步较晚。直到200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细分市场中,社会投资机构较少,缺乏相关基金会的扶持,来源较为单一。

  工业遗产开放的效益不高也是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小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工业遗产基础上保护开发免去了土地使用前期拆迁费用等费用支出,但在要避免过度的改造,做到“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改造效果殊为不易,这需要改造方在后期工程的修建投入一定数量的支出,而建设完成后的遗产保护项目大部分通过租赁或者旅游门票以及周边产品获取收益,回款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也较为单一,发展工业旅游,建设创意产业区和带有展览、娱乐、艺术功能的园区是主要模式,然而我国可以利用的工业遗存体量较大,分布区域广泛,开发模式大同小异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

  据《2019中国工业遗存典型与再利用案例》显示,北京腾退老旧厂房待利用面积为1778.48万平方米,上海有约629万平方米存量工业用地纳入转型盘活计划,天津全市登记在册的工业遗产有130余处。

  “我们一直在寻找可供学习优秀案例,未来计划将申请国家第三批工业遗产的铸造厂建设成‘冷链博物馆’”。徐委说,这间于1950年建设的铸造厂房目前仍保存在1992年自丹麦引进的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自动铸造设备之一——迪砂DISA- FORMA 3030,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原址整体完好保存的设备。“改造方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科学的保护方案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他说。


中国一重厂区保存完整的前苏联时期风格建筑


  “忠实的保留”和“谨慎的加建”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设计团队专业的资质。“工厂的主体是工业企业,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一定具备对于老旧厂房和厂区空间的更新改造与再利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并不熟悉相关领域的法规和政策,例如工业用地和建筑物需要变更用途,并且符合安监、消防、环保等方面,以及产业转型、业态植入、商业商务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亟需政府、专业机构和项目实施方共同配合和协作。”

  需要一系列的专业团队合作,如对于工业用地需要变更用途,建设场地需要符合安监消防等要求,这些不是工业企业所能完成了,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改造方共同合作。”姚轶峰表示,一方面基层政府政府可以在用于应结合地方实际,加大遗产保护的工业用地转性变性、建筑物用途变更以及和厂区物质环境和设施城市更新政策方面更新改造等政策和行政管理流程方面的创新力度,为相关企业主体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行政环境开放便利之门,另一方面专业机构与改造方合作企业主体、专业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自我能力建设,从而探索适应自身状况的更新改造和再利用模式。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模式。

  工业遗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遗产,装在“盒子中”并不是它的保护方式,与此相反,将它‘释放’出来,与远离工业生产的人近距离接触,还原工业场景,找回曾经工业空间生产记忆才是价值所在。

  “当前我国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一些政府对工业遗存改造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正快马加鞭,成效显著。但利用保护利用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保护和改造利用的标准需要完善,让工业遗产既能代表原有工业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又能保证具有一定的实用又能充分挖掘和实现工业遗产的使用价值、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当代价值,能够长期有效地使用实现工业遗产生命的再造和延续。”姚轶峰说。(中国工业报记者 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