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展示天津131年电力历史

中国工业报 记者 余娜 9月28日,升级后的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位于天津进步道与五

中国工业报 记者 余娜

9月28日,升级后的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位于天津进步道与五经路交界处的百年建筑,见证了天津电力工业131年的历史与变迁。

“在经过约半年的完善提升后,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新馆对展陈内容、空间布局、展示方式进行了全新升级,七大主题展厅收藏各类文物、模型百余件,开发科普互动项目40多项,生动展示了能源、电力和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馆长刘井军介绍。

七大展厅焕然一新

今年,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天津电力”)对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启动完善提升工作,按照时间逻辑梳理世界能源特别是天津电力能源发展史,纳入里程碑事件166个,收藏各类文物、模型百余件,开发科普互动项目40多项。

与此同时,重新优化馆内空间布局,设置“文明之光、电的初识、蹒跚起步、砥砺奋进、腾飞发展、历史抉择、未来已来”七大主题展厅。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升级后的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内,不少有关能源电力的展品一一陈列,更不乏一些“镇馆之宝”。一台上世纪30年代5千瓦的直流发电机,见证了天津电力的艰难起步;一本源自上世纪初的天津比商电车电灯公司账簿,则记录了这座城市最原始电力缴费的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金字塔幻影成像、虚拟现实、新型交互展台等多种前沿展示技术,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还设置了多项体验设施。参观者可通过VR装备,体验登上100米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作业的艰辛;还可通过棋子沙盘,了解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基本原理,直观感受“电的旅程”;与外表萌态可掬的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交流互动,亦是参观的一大乐趣。

另据了解,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坐落于海河之畔意大利风情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是国内首家融科技馆与博物馆于一体的电力专业展示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立足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天津建设首个能源革命先锋城市、首个“三型两网”落地典范城市凝聚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电力科技博物馆全新升级。目前可通过团体预约方式进行参观。

天津电力百年变迁

1888年,天津德商世昌洋行为开办的绒毛加工厂安装了一台小型直流发电机,从此揭开了天津用电的历史,使天津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开始用电的城市。

1904年天津比商电车电灯公司在天津成立,并在金家窑建成发电厂,同时开辟了白、红、绿、蓝、黄、花诸牌电车路线,这使天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建设和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

1943年4月,天津塘沽与唐山77千伏线路建成,华北地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电网——平津唐电网,天津电力在坎坷岁月中艰难前行。

新中国的成立,让天津电力获得新生。1961年,天津第一发电厂7号机组竣工投产,成为全国第一台最大单机容量2.5万千万的国产双水内冷发电机组。与此同时,天津电网也快速发展。相继建成110千伏环网;投产老君堂-白庙220千伏线路,实现天津220千伏电网与华北电网互联;完成配网改造,市区实现10千伏配电。

改革开放后,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生活需求,天津大力发展火电,军粮城、大港、盘山三座发电厂装机容量均达到百万千瓦,进入京津唐电网负荷中心的主力之列。到2003年底建成地区500千伏环网,2004年实现全部24座220千伏变电站双电源及多电源运行,有效保障了电力能源的安全可靠供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电网加速向智能电网升级。2009年我国首个数字化变电站——220千伏陈甫站在津投运。2011年,天津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和畅路站投运,以此为标志,国际上覆盖区域最广、功能最齐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成功投运。

2016年至2017年,“两交两直”(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锡盟-泰州、扎鲁特-青州)特高压工程相继在津落地,天津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在津投资643亿元,启动‘1001’工程;今年,双方还签署全国首个‘三型两网’战略合作协议,‘9100行动计划’正在着力推进,致力于在津打造首个能源革命先锋城市、首个‘三型两网’落地典范城市。”刘井军说。